1944年那会儿,华北平原上乱糟糟的,到处都是打仗的声音。在滑县这个地方,正悄悄地发生着一件特别的事儿。秋风呼呼地吹,战场上烟雾腾腾,八路军跟一千个假装的敌军,在这片被战火弄得破烂不堪的地盘上,开始了无声的斗争。这批假装的敌军啊,他们是日本鬼子扶植的,头儿是个叫吴蓝田的叛徒,现在啊,他们就像被八路军紧紧关在笼子里一样,四周都是包围。
按理说,这本来是打败敌人的大好机会,八路军完全可以把这股伪军一下子消灭干净。可是,偏偏在这个时候,八路军的头儿曾思玉却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指令:“先别动,再等等。”
这条指令好比往宁静的水塘里扔了颗石头,水面泛起层层波纹。八路军战士们满心疑惑,弄不懂为啥敌军弱点尽显、眼看就能大获全胜时,指挥官却要暂停进攻。
这背后到底有啥打算呢?是早有深谋远虑的策略安排,还是有啥我们不知道的其他原因?
【吴蓝田的背叛】
1940年,吴蓝田做的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永远都擦不掉的坏名声。他本来是个抗日战士,但后来他的变化让好多抗日队伍都无法接受,就像是一道怎么也补不好的大口子。
他不仅出卖了自己的乡亲们,还把知道的八路军安排、抗日地方在哪以及抗日队伍的行踪,全都告诉了日军。因为这些举动,好几次打日本鬼子的行动都搞砸了,害得好多抗日英雄陷入了超级大麻烦里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吴蓝田靠着日本军队的帮助,一下子火了起来,当上了滑县的伪军大队长。有了这个身份,他手里的兵马更多了,对抗日根据地的打击也更频繁、更狠了。他不仅带着伪军去攻打抗日队伍,还自己动手,对以前的战友和无辜的老百姓下了狠手。
他一声令下,那些假军队就一次次地跑到抗日村庄里放火、杀人、抢东西,害得很多人没了命,好多东西也被毁了。吴蓝田因为这些坏事,在老百姓心里的形象特别差,变成了抗日队伍一定要除掉的大麻烦。
吴蓝田的倒戈,让抗日根据地遭受了惨重的物质打击,更把大家心里的希望之火给浇灭了。他掌权那会儿,滑县变得乌烟瘴气,老百姓整天提心吊胆,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和恐惧。
吴蓝田想稳住自己的老大位置,就一个劲儿地给那些伪军加强军事操练和思想洗脑,想让他们死心塌地跟着日军。他拿出以前跟抗日队伍干架时学到的本事,让伪军的战斗力涨了不少,这样一来,抗日根据地就面临了更大的麻烦。
这时候,八路军和各处的抗日队伍开始注意到吴蓝田造成的麻烦,他们好几次集结起来,想要解决掉这个内部的隐患。不过,因为吴蓝田行事小心,加上伪军的阻拦,这些尝试都没能成功,没达到想要的效果。
特别是当吴蓝田手里有了一套情报系统后,他就能很快知道抗日队伍的动向和安排,这让八路军和当地的抗日队伍行动起来更加棘手。
【伪军的组织与训练】
吴蓝田在抗日战场上摸爬滚打,攒下了不少带兵和管理的门道,这些成了他后来改造伪军队伍的根基。他明白,要让军队变得更强,得从改变大家的想法和提升作战技能两方面一起使劲儿。
所以,他凭着自己的老经验,对那帮伪军进行了好一番整顿和培训,就是想让他们打起仗来更厉害些。为了达到这个效果,吴蓝田还专门请来了一位也是从八路军那边过来的营长,一起帮忙训练伪军。
这位营长在没当伪军前,是八路军里挺棒的一个头儿,特别懂怎么练兵和打仗。可不知道咋回事,他后来不干了,跑到日本鬼子那边去了。吴蓝田找他帮忙,他就给伪军搞起训练来,教的都是以前在八路军学的那一套战术和方法。
伪军学的东西可不少,像开枪、怎么排队打仗、怎么躲起来不让敌人发现,还有怎么用周围的地势帮忙,这些都包括在内。那个营长还特别说了,晚上打仗和埋伏打突袭,这些八路军打日本鬼子时常用的招儿,他们也得好好练练。
经过这一连串严苛的练习,那些伪军的打仗能力提升了不少,成了吴蓝田手里的一个得力武器。除了练打仗,吴蓝田还造假的报纸,散布假消息,好让伪军们思想上更听他的话,被彻底洗脑。
他通过假报纸散布了很多不实的消息,说抗日队伍对待俘虏和平民特别狠,还故意把八路军的坏事说得特别夸张,让大家都感到很害怕。这些瞎编的新闻让伪军心里特别慌,结果他们就更觉得只有跟着日军,自己和家人的命才能保住。
就算听说日本快要投降了,吴蓝田还是藏着掖着这个大事儿,不让大家知道,好继续当他的老大。他靠着伪军怕八路军,还有靠着日本人的心理,让伪军继续跟着他,哪怕这是要一起掉坑里的事儿。
【抗日力量的策略调整】
1944年,曾思玉将军带着八路军一路往南,快到滑县时,大伙儿开始琢磨怎么对付难缠的吴蓝田。曾思玉心里明白,硬碰硬不是办法,所以他打算用个更巧妙、更有心计的方法来对付吴蓝田和他手下的那一千多号伪军。
在这种情况下,曾思玉没有急着攻打滑县,当部下们纷纷递上请战书时,他只是让大家稍安勿躁,说他还另有打算。而八路军的先头部队,在往滑县靠近的路上,用上了随身带的便携式大喇叭,对着伪军的阵地喊话,搞起了心理攻势。
这些大喇叭声音特别响,还能传到很远的地方,保证了消息传得快又广。八路军就靠着它们,在伪军多的地方放广播,讲抗日的好处,还告诉大家吴蓝田干的坏事。同时,他们也说,只要伪军士兵愿意投降,就不再追究,但吴蓝田是绝对不会放过的。
广播里讲得明明白白,吴蓝田这家伙背叛了抗日,跑去给日本人当帮凶,还当上了伪军大队长,对咱自己人对各种残忍迫害。这些消息啊,就是想让那些心里还有国家、还有民族感情的伪军兄弟们醒醒神,想想自己现在干的啥事儿,赶紧重新站队。
另外,曾思玉带领的部队还着重说明,八路军和我们党领导的抗日队伍,一直都秉持着“待人宽容”的态度。就算有人以前走错了路,但只要他们能悔过自新,不再对抗,就有机会获得原谅,重头来过。
这项政策的推广,不光是给伪军士兵心理上的一点儿压力,更是展现了抗日联军关心人、品德高尚的一面。
广播持续响着,曾思玉的部队紧紧盯着那些假军队的一举一动,打算看他们有啥反应再动手。曾思玉和头头们都明白,用这种攻心和信息上的较量,能在不动武的情况下,最大程度地让敌人丧失斗志和团结。
【吴蓝田的覆灭】
曾思玉巧妙布局的心理战渐渐起了作用,伪军队伍里的信心被大大动摇,不少士兵开始对自己站哪边产生了疑惑,这种不安的情绪在伪军中悄悄扩散开来。吴蓝田尽管想用强硬的办法稳住局面,但在八路军一轮又一轮的心理打击下,这些办法慢慢变得不管用了。
1944年9月6日晚上,看起来挺平常,但其实是这场斗智斗勇游戏里的大变局。就在滑县这块老地方,吴蓝田这个坏透了的叛徒,碰到了他这辈子最难做决定的事儿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吴蓝田和他的假军队处境越来越糟糕。八路军像猛虎一样冲来,越来越近,把滑县的守军逼到了死胡同。吴蓝田心里明白,就凭他们现在的人马和武器,根本没法跟八路军斗。更麻烦的是,他自己也处于危险之中,说不定啥时候就成了俘虏。
在这种情况下,吴蓝田决定冒险一试,那就是悄悄溜走。他心里清楚,要想保住自己和心腹的性命,就必须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。因此,趁着夜色的掩护,吴蓝田选了一队靠得住的亲信,一起踏上了逃跑的路。
不过,吴蓝田的这一举动,却成了压垮伪军士气的最后一根稻草。伪军的士兵们一看他们的头儿都跑了,剩下的那点打仗的念头也全没了。
很多人之前听了八路军的宣传,心里对抗日的想法就有点不坚定了,吴蓝田一跑,他们最后那点想打仗的念头也没了。看着八路军越来越近,那些伪军士兵一个个就丢了枪,决定投降了。
八路军对这些投降的士兵很宽容,没有狠狠惩罚他们,反而给了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。这样的宽容让伪军更快瓦解了,好多之前还在观望的士兵也都跟着投诚了。
当不少伪军都选择投降后,滑县的解放就变得自然而然了。八路军的队伍很快占领了滑县的关键地方,让当地重新恢复了秩序,紧接着就开始忙活着战后重建,保障了滑县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。
在这个过程中,八路军对老百姓很好,处处为他们着想,因此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好评。
曾思玉中将的百岁传奇,何立波讲述[J].党史小故事(精选版),2018,0(7):35-39
